首页

女王男畜

时间:2025-05-24 17:16:16 作者:文化观察:除了“杭州六小龙” 浙江数字文化还有什么? 浏览量:34933

  本报记者 陈雪柠 鹿杨

  春夏之交,中轴线北端的钟鼓楼畔,游人如织。这个“五一”假期,钟鼓楼推出“我在鼓楼”生活节,游客在悠扬的民谣音乐、独特的非遗体验中,感受历史与潮流的碰撞交融。周边的鼓楼东大街等街巷胡同也成为热门打卡地,人们漫步骑行,将青砖灰瓦、树影婆娑的老城风光尽收眼底。

  “暮鼓晨钟”开启时光之旅

  假期的钟鼓楼景区热闹非凡。5月3日下午4时,伴随着“咚咚咚”的击鼓声,游客拾级而上,观看振奋人心的击鼓表演,眺望北京中轴线的壮美景色。

  “在鼓楼听一场击鼓表演,让人感受到历史带来的直接震撼。”趁着小长假,来自广州的游客王先生带着一家人来北京玩,他特地将鼓楼选做必打卡景点,“没想到,不光能看、能听,还能体验,挺新奇的。”让王先生倍感惊喜的,是位于一层的“时间的故事”数字艺术展。

  步入展厅,一次“时光旅行”开启。虚拟的更鼓和永乐大钟悬在鼓楼券洞内,游客只需击打屏幕前的按钮,就能聆听鼓声,甚至化身鼓手,演绎一出击鼓报时。向券洞深处走,体验撞钟的游客排起了长队,只需双手紧握钟杵撞向光影投射出的巨钟,钟声即刻响彻展厅。

  不一会儿,整个展厅暗了下来,一场沉浸式灯光秀上演,关于钟鼓楼和中轴线的传统文化元素一一投射在墙壁上。“真美!这场秀不仅让我看到了现在的鼓楼,还游览了一回历史上的鼓楼。”一位游客说。

  生活节上体验“最北京”

  钟鼓楼下,巍峨的古建成为镜头里最美的背景,“我在鼓楼”生活节在假期精彩上演。

  白天,这里有热闹的国风文创市集,饰品、香氛、手作……各式各样的摊位让游客目不暇接。在一个挂满了漆扇的摊位前,3名游客正亲手体验非遗技艺漆扇的制作过程。“我想把这个漆扇带给老家的朋友,因为是自己亲手做的,绝对独一无二。”游客秦女士说。

  夜晚的鼓楼,却是另一番风情。“我是连着3天来,每天都不一样,很有意思。”市民刘女士家住东城,听说假期有生活节,欣然前往。京剧与布鲁斯音乐交融、昆曲与爵士音乐结合、皮影戏与民谣联袂、复古的露天电影上映……轻柔的晚风中,人们散坐在台阶上,聆听艺术之声。

  百年前,北京鼓楼被辟为“京兆通俗教育馆”,并附设电影院。如今,当经典电影《天书奇谭》再度放映,仿佛唤醒那些沉睡的旧时光。“真的感觉回到了小时候。”刘女士感慨,“最北京”的文化体验就在钟鼓楼。

  街区漫步一景一故事

  钟鼓楼景区的热闹劲儿一直延续到周边的街区。

  沿鼓楼东大街向东行,写着“鼓楼园”三个大字的匾额高高悬挂。“自从去年重新开业,我没事就爱约着朋友来这儿望鼓楼、看夕阳。”北京姑娘胡琳说,登上观景台,红墙灰瓦的鼓楼、灰墙绿瓦的钟楼尽收眼底。

  这个“五一”假期,鼓楼园里更热闹了,老金记、德和斋、八旗烤肉、门框胡同百年卤煮等京味餐厅里座无虚席。“今年‘五一’,是我们开业以来客流量最大的假期了。”一位餐厅店员告诉记者。

  走出鼓楼园,折返向西,就行至鼓楼西大街。始建于元代的鼓楼西大街,是京城最古老的斜街之一,经过多年整治提升后,如今的老街一步一景、一景一故事。

  在鼓楼西大街小八道湾胡同里,假期前两日,鼓楼西剧场带来了特别的舞蹈作品《盛会》,由18位不同背景、年龄、职业的北京市民共同演绎,大胆而前卫的表演诠释着包容的力量;鼓楼西大街与旧鼓楼大街交会处,由杂院改造而成的鼓西33号院,新与旧共生共存,成为集创意咖啡、新式餐饮和文化市集于一体的创新空间。

  “万万没想到,北京钟鼓楼是这样的!”远道而来的年轻人,在这里品街韵、听故事,一砖一瓦中,藏着老北京的热烈生活图景。(北京日报)

【编辑:曹子健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开门红!郑钦文拿下WTA500东京站首胜

重庆11月19日电 (梁钦卿)首届两岸服务业大会和第十三届两岸暨港澳服务业论坛19日在重庆举行,共探两岸及港澳服务业合作机制和广阔前景。

莫斯科音乐厅恐怖袭击事件:俄方称若美方掌握可靠信息 应当移交俄方

记者在现场看到,修缮期间搭建的钢脚手架、防坠棚等已经拆除,原本包裹严实的中山纪念堂主体建筑露出了真容,“天下为公”牌匾重现光辉,八角攒金顶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是显得格外耀眼。

3月2日至13日,北京禁止运载危险化学品车辆行驶

“虽然经济周期会上下波动,但长期投资环境才是我们最关心的。”布朗迪说,中国市场规模大、潜力足,投资中国市场需要长远眼光,如此才能把握住中国市场带来的长期机遇。

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耕地保护作出战略部署

许昌市魏都区文旅文创中心副主任佟家辉介绍,今年暑期,曹魏古城中轴步行街以实景演艺的方式呈现三国文化场景,穿汉服、戴簪花、游古城成为年轻人的“新宠”,每晚客流量保持在7000人次以上。

【新春纪事】浙江义乌29个电商园区奋力争抢“开门红”

从最初百亩试种到如今漫山翠绿,普贤村已种植油茶5000余亩,套种林下药材面积1000余亩,发展育苗基地800余亩,带动村民就业约1000人,人均增收每年5000元。“村里环境更美了,农民更富了,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可突破100万元。”唐华秋说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